基本解释
半城市人,指的是在城市就业但不能在城市定居的一类人,他们一只脚跨进城市,就被统计为城镇人口,但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如医疗、住房、教育特别是高中以后的教育等,和真正的城市居民有很大区别。
半城市人 - 概述
半城市人:是指原是农村人口,进了城市但并没有完全成为城市居民(市民)的人群,他们没有与城市社会实现充分的整合。他们虽然在城市就业、生活多年,甚至已经定居于城市,但大多并未取得当地户籍。
半城市人 - 背景
根据调查显示,13.4亿中国大陆人口中已有6.7亿人生活在城市,城市化率已接近50%,6.7亿城市人口中有1.6亿人实为“半城市人”,中国未来的城市化方向应该让这些“半城市人”融入城市。(数据截止时间2011年10月25日)[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以1% 以上的增长率,获得快速发展,但是绝大多数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处在漂流状态,实现不了彻底的城市化。
中国3亿多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近10年来,中国城市化率由2000年36%提高到了2010年的46.9%,预计到“十二五”末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1%;有数据称到205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2.9%。但是1.28亿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没有城镇户口也享受不到城镇居民待遇,身在城市权利却被留在了农村。
半城市人 - 生活特点
居住边缘化
半城市人是城市低租金、非正式的房屋租赁市场的最大主顾,居住在城市最简陋、环境最恶劣、区位最差的房子里,企业和工地宿舍条件比外面居住条件更差,十多个人乃至几十个人拥挤在有限的空间里,过着“集中营”式的生活,城中村是半城市人人口最为集中居住的地方,成了半城市人在城市生活的基础,不少进城找不到工作或者工资低的流动人口长期居住“城中村”,由此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使“城中村”显现出“贫民窟”迹象。
生活孤岛化
半城市人生活在城市隔离的“孤岛”中,与城市居民过着稳定的生活,有稳定的、可观的收入,有自己的住房,全家人都在一起,孩子享受了城市教育等不同,绝大多数半城市人过着居无定所、家人分离、孩子不能享受城市教育等非正常化的生活,其中最不正常的是不少半城市人没办法过上家庭生活,他们基本上与城市居民没有什么来往,缺少公共生活空间,或者没有能力去享受。
形象妖魔化
一直以来城市社会对半城市人的评价说他们是“盲流”,后来称其为“打工仔”、“打工妹”,歧视性的叫法折射出城市对半城市人的排斥心态,最初是绝对排斥,到现在陷入了一方面城市已经离不开半城市人的工作和劳动,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他们长期待在城市,仍然以居高临下甚至鄙视的目光看待半城市人。
半城市人 - 解决措施
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具体作法则要因地制宜、分布推进。首先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其次对暂时不具备在城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要改善公共服务,加强权益保护。
让农民工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发展能力,让他们的子女跟城市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条件和机会。
国家应该从制度和政策上进行改革和调整,消除对农村流动人口的歧视性和不公平对待,透过社会行动和心理认识,使农村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
字义分解
读音:bàn
[bàn]
二分之一:半圆。半百(五十,多指岁数)。
◎ 不完全的:多半。半岛。半透明。半脱产。
◎ 在中间:半空。半路上。半夜。
◎ 喻很少:一星半点。
读音:chéng
[chéng]
围绕都市的高墙:城墙。城池。城圈。城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城楼。城堞(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儿墙”)。城垛。
◎ 都市:城市。城镇。城府(a.城市及官署;b.喻待人处世的心机,如“胸无城城”)。城邑。城乡。城建。
读音:shì
[shì]
做买卖或做买卖的地方:开市。菜市。市井(街,市场)。市曹。市侩(旧指买卖的中间人、唯利是图的奸商;现泛指贪图私利的人)。
◎ 买:市义。市恩(买好,讨好)。
◎ 人口密集的行政中心或工商业、文化发达的地方:城市。都(dū)市。市镇。
◎ 一种行政区划,有中央直辖和省(自治区)辖等:北京市。南京市。
◎ 中国人民习惯使用的度量衡单位:市制。市尺。市斤。
读音:rén
[rén]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