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博那病毒-简介
博那病毒(Borna disease
vires,简称:BDV),又称博尔纳病毒,是一种有套膜的非分节段的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研究表明:博那病毒能引起从马、羊等家畜、啮啮类动物到灵长目几乎所有温血动物的自然和实验性感染。2010年1月,依据美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报告,8%现代人类遗传基因物质来源于博那病毒。
博那病毒-命名
科学家发现人体8%遗传基因源自一种奇特病毒——博那病毒(BDV)
博那病毒最早见于19世纪的德国,是一种在战马中流行的伴有神经精神症状的脑膜脑炎,致死率较高,这种疾病首次在德国萨克森州博那镇暴发,后以该镇名字来命名。
博那病毒-分类学
在病毒分类学上,博那病毒属于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博那病毒科,博那病毒属。
博那病毒- 博那病毒-特点
博那病毒具有严格的嗜神经性,在感染细胞内呈低产量非溶细胞性复制。它所引起的博那病(Borna
disease,BD)是一种以行为异常、脑实质和脑膜的炎性细胞浸润以及疾病特异性的抗原在边缘系统神经元中积聚为特征的主要由免疫介导的神经综合征。
这种病毒传染范围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和鸟类,由于它仅通过神经细胞进行传染,因此它被科学家们视为是一种奇特的病毒,它将在宿主体大脑中建立持续性感染,病毒将在感染的细胞核内发育。
博那病毒自然感染主要发生在马和羊,但也有报道其自然感染在美洲驼、猫、猞猁、狐狸、驼鸟、野鸟和牛中发生。实验中,博那病毒可感染从鸟类到非人灵长类的一个广泛的动物种属,因而推断它可能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温血动物。
博那病毒-研究
博那病毒核酸长8.9kb,具有六个开放读码框,其中以第Ⅱ开放读码框最具有保守性,编码博那病毒磷蛋白(P24)。国外常通过对博那病毒-P24基因片段的检测来研究人类是否有博那病毒的感染。由于动物博那病的临床表现与人类神经精神疾病非常相似,以及博那病毒的广泛性宿主和地域分布,使人们设想博那病毒的感染可能与人类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有关。
最早提示人类神经精神疾病与博那病毒感染有关的证据是来自1985年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所进行的血清学调查,该调查涉及美国的285例情感障碍病人和德国的694例精神病人以及200例健康对照,结果美国病人中有12例(4.3%),德国病人中有4例(Haase等在34例慢性MS),(17例原发慢性进展型,17例继发进展型)病人外周血中未能检出博那病毒—RNA。
博那病毒-发现
2010年1月,据美国《科学日报》报道,依据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报告,8%现代人类遗传基因物质来源于一种病毒,而不是来自人类早期祖先。这项研究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生物学教授塞德瑞克·费索特负责的。
研究报告显示人类和其他几种哺乳动物的DNA基因来源于插入式博那病毒,这种RNA病毒能够在细胞核内复制和转录。费索特称,经病毒转录的DNA可能会导致诸如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等精神方面的疾病。
在费索特的文章中,他重要研究了该插入式病毒在基因变异进化和医学重要性方面的显著作用。在宿主基因中病毒序列的同化性被称为内生化过程,该过程发生于病毒DNA结合在一个生殖细胞染色体中,它可遗传给后代。到目前为止,逆转录酶病毒是唯一一种可在脊椎动物体内复制内生化过程的病毒。然而费索特称,科学家已发现叫做博那病毒的非逆转录病毒可通过进化重复地在哺乳动物体内形成。
字义分解
读音:bó
[bó]
多,广,大:广博。渊博。博学(学问广博)。博览。博爱。博物。
◎ 知道得多:博古。
◎ 用自己的行动获得:博取。博得。聊博一笑。
◎ 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赌财物:博奕。赌博。
读音:nà,nā,nè,nèi,nuó
[nà,nā,nè,nèi,nuó]
指较远的时间、地方或事物,与“这”相对:那里。那个。那样。那些。那时。那么。● 那
nèi ㄋㄟˋ
◎ 义同(一),“那”和“一”连读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那个。那五年。
读音:bìng
[bìng]
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疾病。病症。病例。病痛。病情。病源。病愈。病变。病危。病逝。病榻。病残。
◎ 缺点,错误:语病。通病。弊病。
◎ 损害,祸害:祸国病民。
◎ 不满,责备:诟病。
◎ 烦躁,担忧:“郑人病之”。
读音:dú
[dú]
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毒气。毒性。毒饵。毒药。毒蛇。吸毒。贩毒。
◎ 害,伤害:毒害。毒化。毒杀。莫予毒也(没有谁能危害我,即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 凶狠,猛烈:毒辣。毒计。毒刑。狠毒。恶毒。
◎ 恨,以为苦:令人愤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