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些如低渗、潜山等难动用储量油藏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3、采平衡时底水块状油藏单井极限产量的计算公式,借助该式可预估最大无水产油量。
4、根据不同的油藏类型采用不同的注水方式以及不同的注采比,确保油层在某一压力下生产。
5、油藏注二氧化碳驱是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重要方法之一。
6、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为今后缝洞型油藏底水锥进的预测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8、冷124块花岗岩潜山油藏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的渗流特征.
9、剩余油分布的评价,对优化加密井钻井井位,加强油藏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
10、利用非稳态压力分析结果建立油藏模型,可以提高碳酸盐岩油藏建模的准确性。
11、对于牛顿流体油藏,目前已有比较成熟的试井理论和解释软件。
12、对陆相沉积油藏而言,只有用束缚水电阻率求解油层的含水饱和度才是正确的。
13、利用优选与正交设计等理论,给出了单因素和多因素油藏自适应历史拟合的序贯试验法。
14、孔雀河地区油气源主要为早期古油藏裂解气。
15、由于箕状凹陷的扭转沉降效应,盆地陡坡、缓坡、边坡及低隆起,都是形成地层油藏的有利地区,而反旋回岩相带则是这些地区中的重点勘探对象。
16、菱形反九点井网有两个可调的井排方向,是适合于裂缝和砂体方向性明显油藏的最佳井网.
17、边底水油藏注采比的确定,需要有准确的水侵量为依托。
18、因此,低渗透油藏应加密井网,强化注水以扩大生产压差,从而改善开发效果。
19、文中给出了学习算法,并以油藏开发三次采油过程模拟为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20、结果表明,非均质油藏三元复合驱应当兼顾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
21、本文从渗流力学和物质平衡原理角度出发,推导出处于产量递减期间的油藏采油速度与采出程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存在线性特征。
22、实验表明,低渗透油藏具有启动压力梯度,因此其渗流规律与中、高渗透油藏不同。
23、由于油藏模型的细化以及参数的重新核查使得储量计算更为精确。
24、本方法为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压裂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同时对其它类型油藏压裂改造也具有借鉴意义。
25、辽河油田稠油蒸汽驱冷41块油藏边底水锥进造成油井高含水。
26、利用CO2吞吐强化采油对此类油藏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7、牛心坨油田是一个深层、致密、裂缝、高凝稠油油藏,开采难度大。
28、塞248区为靖安油田侏罗系油藏的一个小油藏,其开采层位为延9层。
29、研究表明,俄罗斯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能够适用于剩余油饱和度的评价,油藏动态的监测以及老井油气层的二次评价。
30、压敏效应对含水平裂缝的低渗透油藏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31、这是对油藏描述技术和应用领域的完善与补充。
32、因此,长期以来油藏地质学家和工程师一直把电阻率测井用于识别岩石类型,描绘孔隙流体变化和确定完井特征。
33、准噶尔盆地腹部的石西油田是裂缝性油藏,具有高温、高压、高矿化度和超深井底水锥进的特点。
34、安塞油田坪北区属于低渗透砂岩油藏.
35、根据不同的油藏类型采用不同的注水方式以及不同的注采比,确保油层在某一压力下生产。
36、油藏描述是对油藏单元的岩石和流体空间分布的微观和宏观的解释。
37、建立了人造胶结油藏模型三维物理模拟实验技术,用于研究渗流机理和提高采收率。
38、林壬子,张敏.1996。油藏地球化学进展。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39、通过室内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油藏条件下的非达西渗流规律。
40、从陆相沉积油藏的地质特点出发,结合矿场实际问题,提出了两种矿化度水的概念。
41、目前,在注CO2混相驱油藏的筛选上,缺乏统一的筛选指标和筛选方法。
42、双层完井的目的是在同一口油井进行油水同时分采,从而有效抑制底水锥进,加速底水油藏开发。
43、给出了注、采平衡时底水块状油藏单井极限产量的计算公式,借助该式可预估最大无水产油量。
44、垦利油田是一典型的多断块油藏,断层对该区的油水分布有很强的控制作用。
45、注水开发多年的具边水的普通稠油油藏的原油粘度高、流度比大,加之油藏非均质及边水入侵的影响,其注水开发效果较差。
46、本文研究了异常高压油藏稳定渗流规律,建立了利用系统试井资料求取渗透率变化系数的方法。
47、油藏描述要确定石油的地下储量,预测能开采出来的油量以及规划开发的措施。
48、最后,从油藏开发应与油藏地质特征相一致的原则出发,提出了改进注水方式的技术要求。
49、辛37断块为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采用注水方式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