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德里苏丹国”名称解释
答案:
解析:
1、【题目】“严复”名词解释
答案:
解析:
1、【题目】“伯罗奔尼撒同盟”解释
答案:
解析:
1、【题目】概述宋辽间的战与和,评价宋辽盟约
答案:
(一)北宋与辽的和战
1、高梁河之役与雍熙北伐
太平兴国四年( 979 年),宋太宗领兵灭北汉后,乘胜进军幽州。北宋军队起初一路势如破竹,辽各州县长官纷纷投降。但宋军因连续作战疲乏,最后攻打幽外 I 城时,十五日不能下,辽名将耶律休哥带领骑兵来援, 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 大败宋军。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乘辽朝新君初立之机,又派三路大军北伐。东路军以曹彬为统帅,出瓦桥关,进军幽州;中路军以田重进为统帅,出飞狐口(在河北涞源北) ,攻打蔚州(河北蔚县) ;西军以潘美为统帅,杨业为副,出雁门,进取云中(山西大同) 。战争开始时,三路军队节节胜利。但因各军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指挥不力,岐沟关(今河北涿州)一战大败,杨业负伤被俘、 绝食而死。雍熙北伐败。 高梁河与岐沟关两役失败后, 北宋放弃了收复幽云失地的计划,对辽采取消极防御的政策。
2、澶渊之盟
1004 年 9 月,辽圣宗及其母萧太后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入宋朝境内, 11 月在连破一些州城后,直抵澶州,直接威胁宋的都城开封。宋君臣震动。王钦若和陈尧叟主张迁都。宰相寇准和毕士安坚决主张真宗亲征。 经过激烈的争论, 真宗终于亲自出征, 前军用伏弩射死在阵前视察地形的辽军统帅,使辽军军心大为动摇, 辽遂决定与宋朝议和。双方协定:宋辽维持旧疆,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北宋每年给辽朝岁币白银 10 万两,绢 20 万匹。史称“澶渊之盟”。
(二)评价:
“澶渊之盟”是宋辽间势均力敌条件下的产物,宋辽开战以来,辽朝虽然连年南下侵扰北宋, 但并不具备没网北宋的绝对优势, 而北宋几次北上用兵, 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目的也绝非能够轻易实现。
因此, 双方经过多年的军事较量而未分高下, 议和是双方的共同选择。 “澶渊之盟”后,宋辽间持续了长达百余年相对稳定的和平关系,不仅双方沿边州县的生产、 生活秩序渐趋安定, 社会经济很快发展起来, 而且彼此间的政治、 经济交往也日益密切起来。 这种友好交往促进了中原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也加快了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开发。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蒂博尼哥罗起义”名称解释
答案:
1825-1830 年印尼人民在日惹王国王子蒂博。尼哥罗领导下的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起义。 1816 年,荷兰王国重新恢复对印尼的统治。 1825 年 10 月,蒂博。尼哥罗建立了伊斯兰封建王国,自称爪哇苏丹。 1830 年 3 月 28 日,荷兰假意谈判,诱捕蒂博。尼哥罗。 5 月 3 日,蒂博。尼哥罗被流放到万鸦老,起义失败。这次起义使荷兰殖民军伤亡 1.5 万人,从而加深了荷兰殖民统治的危机。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商团叛乱”名称解释
答案:
1924 年 8 到 10 月,因广州商团和商界因反对孙中山组织的广州军政府而引发的一场流血冲突事件。 广州革命政府依靠黄埔学生军、 一部分革命军和工农力量, 平定了商团的叛乱。通过此次事件,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初步巩固。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概述宋辽间的战与和,评价宋辽盟约
答案:
解析:
1、【题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解释
答案: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南海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三个文献。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它规定了新中国各类方针政策的总原则。
政治上,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经济上,规定实行公私兼顾、城乡互补、内外交流的政策;文化上,实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 《共同纲领》对新中国建设指明了道路。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卫所制”解释
答案:
明太祖为加强专制集权统治而创立的一种军事制度。 明朝军队的基层组织分为卫、所两级,因此叫做“卫所制度” 。大致五千六百人为一卫,称为卫指挥使司,一卫辖有五个千户所, 每千户所一千一百二十人, 设千户一名。
卫所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明朝卫、所遍布全国各地,自京师至府、县皆有卫、所,卫隶属于都指挥使司, 并听命于军部。 卫所制度的建立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强化了专制集权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