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八(5)班同学在语文“文化采风”的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古代书斋、书院的一些资料。语文老师提议同学们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份手抄报,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任务。(13分)
(1)小桐负责整合搜集到的材料,作栏目归类。下面有两则材料,请你协助完成。(6分)
材料一:泉州成为“八闽胜迹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古代泉州人才如蛟腾鹊起,群星璀璨。《宋史•地理志》记载:“福建……登科者尤多。”以至于宋人称:福建出进士为天下第一。泉州举子榜榜有名,且数量众多,平均每榜有18人,蔚为壮观。这些出类拔萃的人才中,有不少人就是从书院走出去的。
材料二:书院的主讲者在讲学时都欢迎别人质疑问难,互相辩论,逐渐形成了书院的“讲会制度”。书院讲会制度的盛行,不仅打破了各家书院之间的门户之见,而且打破了师生之间在受业上的地域限制,学生来去自由,师生之间自由交流,形成了开放的办学传统。
①请为材料一自拟一个恰当的栏目名称(2分)
②同组小红把材料二归到B栏目,小桐觉得不妥,请帮他说出订正的理由。(4分)
给定栏目:A.讲学之风 B.书院行规 C.课目设置
(2)文人学者的书斋命名都别具匠心,各有出处。请你参与填写。(2分,自选一个作答)
①老学庵(陆游),出自俗语:
②心远堂(徐渭),出自陶渊明的诗句:
(3)手抄报设置了互动栏目。请参考示例,任选一项,阐释书斋名的意义。(5分)
示例:张溥——七录斋。张溥好学,所读之书定要亲手抄录,抄了再读,读了烧毁,接着再抄,如此反复六七次之多,所以取名“七录斋”。
A.杨树达一-积微居 B.蒲松龄聊斋 C.梁启超——饮冰室 D.胡适-藏晖室
我选,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