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后感四]
x05x05x05
1.作者对福利体制的关注本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核心问题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资本主义中不同经济地位的人的处境的讨论,«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后感四.“福利资本主义”一词是艾斯平对二战以来福利国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后对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概述.也正因为此,作者在文献综述的时候引用了一些工人运动发展中的改良主义的议会民主模式.而资本主义发展到福利资本主义的阶段是一个全新的政治经济运行的结果,这种发展,在作者看来,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不一致.发现,论证,抽象出这种不一致并就这种不一致下社会的生产与再生产特征做描述,可说是作者写本书的动机.
2.作者有关福利体制分类学的研究表面上是一次成功的,以实证数据为支撑的不同福利体制之间的识别工作;本质上,正如作者本人所言,是真正的、为数不多的,对福利国家本身的探讨.本书并不见得对福利国家以及社会政策的起源做探讨,(甚至,作者的数据显示,我们通常认为的经济发展与福利国家之间的必然关系也不显著),但的确解决了何以存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三种类型这一问题,读后感《«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后感四》.作者提供的解释,是阶级联盟的差异.这是对阶级动员论的极大修正,但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核心的动力学阐释机制.所以,本书可以说解答了这样一个研究问题:当今世界中的福利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有哪些模式,其动力机制是为何?
3.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福利体制”?
福利模式与福利体制是否同义?本书译者郑秉文教授认为可作同义之用.若指向所谓的三种福利国家的模式,倒是的确一致.但是从内涵上来看,福利体制所蕴含的乃是整合政治经济结构在内的一个社会的生产与再生产方式的总和.而这一层含义很难在模式一词上看到.如前所述,艾斯平把福利国家体制看成是一社会在历史的特定政治经济条件(阶级联盟)下的产物,当我们说福利体制的时候,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如何在统合经济社会中,各阶级联合纵横之下,国家与市场如何分工合作维持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一整套安排.考察这套机制,至少有:a.劳动力去商品化程度——也就个人福利不受其购买力影响的程度,或者说劳动力独立于市场的程度,b.分层化效应——从社会政策的结果看,福利体制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影响c.国家与市场在福利提供的角色三个维度.所以,福利体制意味着的是对福利资本主义超越其言辞层面的检视.福利体制,尽管注重个人福利,却仍然是资本主义,且是资本主义生产再生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对它的检视,既不能脱离原有的政治经济结构,也不可忽视其现实的政治经济影响.
x05x05x05x05x05x05x05
x05x05〔«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后感四〕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