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 代称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三学,隶属国子监。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孙得入国子学,五品以上子孙得入太学,七品以上子孙及平民之俊异者得入四门学。《新唐书·儒学传序》:“广学舍千二百区,三学益生员,并置书算二学,皆有博士。”(2). 宋 代称太学之外舍、内舍、上舍为三舍,亦称三学。《宋史·职官志五》:“ 熙寧 初,詔用经术取士,广阔黌舍,分为三学,增置生徒总二千八百人。”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参见“ 三舍法 ”。(3).佛教称戒学、定学、慧学为“三学”。《翻译名义集·示三学法》:“今谓防非止恶曰戒,息虑静缘曰定,破惑证真曰慧……三学是为涅槃法。”
读音:sān
[sān]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读音:xué
[xué]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 传授知识的地方: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 ◎ 掌握的知识: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a.学位名,大学毕业生;b.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 ◎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学说。哲学。数学。小学(a.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b.现指初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