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指个体或群体在一定情境下,具有一种违抗他人或社会的建议、要求或命令的倾向,表现出与之相反的态度或行为。亦称逆反心理。反向心理是个体对外界影响的一种心理抵抗。其形式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反抗,它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反向性方式,令其肯定偏要否定,令其否定偏要肯定,抑或从结论出发给以否定或肯定。反向心理与强烈的情绪反应有关,对个体来说,它是一种自我防御;就群体而言,则是一种大众心理现象。反向心理有双向性,既在宣传禁止某事时可能产生,也在提倡某事时可能出现。
产生反向心理的主要原因是:①他人提出要求或命令时,态度生硬,方法简单,使个体的自尊心受到损伤,从而表现出反向心理。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受到阻碍时,容易引起强烈的情绪体验,反向心理表现得尤为明显。有一种观点认为,心理上的抵抗是个体觉察到在某些方面享有自由行动的权力被剥夺时,自身激发出的一种动机状态,目的是想确保行动的自由。这种自由对个体越重要,则心理上的抵抗就越大。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罗密欧朱丽叶效应”。②若他人向个体生硬而简单地提出某种禁止命令,而被禁止的对象本身却具有一定的诱惑力与吸引力,则会增添其神秘性,于是效果适得其反,对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不愿受成人摆布;另一方面,他们怀有强烈的探究心理与好奇心理;他们单纯、幼稚,认为越是被否定、禁止的事物,内容肯定是新奇的、独特的、有魅力的。上述种种原因,反而使他们想要了解它、占有它。电影、文学作品宣传中产生的副作用就是这种情况。③宣传者本身的形象或行为表现与所宣传要求相悖,使被宣传者产生不信任感,增加心理阻抗。
反向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不限于青少年,成年人亦会产生。探讨反向心理形成的机制,对于提高宣传效果有重要意义。
字义分解
读音:fǎn
[fǎn]
翻转,颠倒:反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反复。反侧。
◎ 翻转的,颠倒的,与“正”相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间(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反诉。反馈。适得其反。物极必反。
◎ 抵制,背叛,抗拒:反霸。
◎ 和原来的不同,和预感的不同:反常。
◎ 回击,回过头来:反驳。反攻。反诘。反思。反躬自问。
◎ 类推:举一反三。
读音:xiàng
[xiàng]
对着,朝着,与“背”相对:向背(bèi )。向北。
◎ 目标,意志所趋:志向。方向。
◎ 偏袒,袒护:偏向。
◎ 近,临:向晚。秋天漠漠向昏黑。
◎ 从前:向日。向者。
◎ 从开始到现在:向例。一向。
◎ 姓。
读音:xīn
[xīn]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读音:lǐ
[lǐ]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
◎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理疗。
◎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
◎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理睬。答理。
◎ 古代指狱官、法官。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