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后土之神 -简介
后土之神,是清末民国时期的花岗岩材质的石碑,石碑上用楷书阳刻的“后土之神”,上下边款纹饰精美,一般庙中的“后土之神”牌位大多为木制材料,以石刻形式出现的很少见。
发现
嘉定区安亭镇漳浦村发现一块目前上海最大的清末民国时期的花岗岩材质“后土之神”石碑,石碑上用楷书阳刻的“后土之神”几个大字清晰可见,上下边款纹饰精美。
主要特点
1、石碑用花岗岩制成,长171厘米、宽36厘米、厚15厘米,比2009年12月在青浦首次发现的“后土之神”石碑长70厘米左右。
2、石碑上用楷书阳刻的“后土之神”几个大字清晰可见,上下边款纹饰精美。
3、这块石碑散落于漳浦村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桥墩旁,被在此承包菜地的一对安徽籍夫妇发现。
4、“后土”在古代是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即民间俗称的土地神,江南过去土地庙数量较多,一般庙中的“后土之神”牌位大多为木制材料,以石刻形式出现的很少见。
字义分解
读音:hòu
[hòu]
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后(先王)。
◎ 帝王的妻子:皇后。太后。
◎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
◎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后。后福。后期。
◎ 指次序,与“前”相对:后排。后十名。
◎ 子孙:后辈。后嗣。后裔。后昆。无后(没有子孙)。
◎ 姓。
读音:tǔ
[tǔ]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 疆域:国土。领土。
◎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 不合潮流:土气。
◎ 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土族。
◎ 姓。
读音:zhī
[zhī]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shén
[shén]
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神仙。神怪。神主。神社。神农。神甫。神权。鬼使神差。
◎ 不可思议的,特别希奇的:神秘。神奇。神异。神话。神机妙算。
◎ 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神勇。神医。神通。神圣。神速。
◎ 心思,心力,注意力:劳神。凝神。神魂颠倒。
◎ 表情:神色。神采。神姿。神志。
◎ 精神:神清气爽。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