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弹布尔

基本解释

   拼音:dàn bù ěr

  弹布尔的历史

  弹布尔的历史较为悠久,相传在十四五世纪时,已有演奏弹布尔的著名民间艺人。清代列入宫廷回部乐,清《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二)载:“丹不尔刻桐为体,以大匏为槽,……直柄,面平背圆,……铁弦四,上二轴,左右各一绾之。……柄上设二铁为山口,近上一片穿孔纳弦,下一片承弦,柱用角。”这一记载与今日广泛流传的弹布尔略有不同。清代《新疆图志》(卷四十八)也载有:“铜弦谓之弹普”。弹普即弹布尔。这种乐器最初流行于南疆,正式记载见于1854年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撰写的《乐师史》(古维文手抄本)中。书中记述道: 古代乐师阿布都热合买·加米的音乐老师曾在当时演奏弹布尔独奏。乐师买乌拉纳·沙依甫 ·伯力合,他手持弹布尔弹奏了《伊拉克戈壁木卡姆》,令人神魂颠倒。18世纪末,弹布尔传到北疆和东疆。如今已成为天山南北广大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弹弦乐器。

  弹布尔的外形

  弹布尔的外形,像一个安了长柄的葫芦水瓢。它由共鸣箱、琴头、琴杆、[url[/ur子和[url[/ur分组成(图)。用桑木、核桃木制作。共鸣箱呈半梨形,蒙以桐木或白松薄板为面。 琴杆较细而长,顶端为琴头,平顶无饰、呈方柱形,不设弦槽,上置T形弦轴。琴杆表面为按弦指板,上缠弦品。张金属弦。弹布尔因流传地域的不同,而有南疆弹布尔和北疆。

  南疆弹布尔

  南疆弹布尔是流传最早的弹布尔。共鸣箱用一整块桑木先挖制出腹腔,两侧壁厚3厘米左右,腹底厚约5厘米,面部蒙以桐木板而成,面板厚2厘米~3厘米,上部开有两个水滴形小音孔。琴杆细长,另用一块桑木制成。将共鸣箱和琴杆镶嵌粘接成一整体。琴杆表面待张弦后试音缠品,共缠有16 个品位,先用皮筋缠品,后改用丝弦缠品。琴头上置有五个T形弦轴,左侧有二,正面有三。张五条琴弦,先用黄铜丝为弦,后改为相同直径的钢丝弦。两条外弦一组同音,两条内弦一组同音,中间一弦一音,定弦为:g、g、c1、g、g或g、g、d1、g、g。外弦为主奏弦,用以弹奏主旋律,中弦、内弦为共鸣弦,可奏出各种伴奏和声。音域g—g2 ,有两个八度。 使用牛角拨片弹奏,音量较小,但音色清亮、柔美。流行于南疆喀什、和田、库车一带。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

  北疆的弹布尔

  北疆弹布尔是18世纪末由著名民间艺人穆哈默德·毛拉等人,将南疆弹布尔带到了北疆伊犁。后经北疆民间艺人的改革,音色由清亮变为丰满、浑厚,属于中音乐器。它随着北疆“十二木卡姆”而广为流传,并遍及东疆一带。用核桃木或桑木制成,琴身全长147厘米左右,共鸣箱较大,除琴杆的指板上缠有18个丝弦品位外,在共鸣箱的面板上也粘有8个~10个竹制高音品位。在琴杆周围和共鸣箱的背部,用贝壳或驼骨镶嵌出各种装饰图案花纹。张五条钢丝弦,定弦为:G、G、d、G、G。音域G—g2,达三个八度。主奏弦G—d无品位,音域中d—g2之间的半音齐全,是弹奏旋律范围。手食指绑钢丝指拨弹奏。音色明亮、浑 厚,富有地方特色。是维吾尔族人民在“麦昔若普”上离不开的弹弦乐器。流行于乌鲁木齐 、伊犁、鄯善等北疆、东疆各地。

字义分解

读音:dàn,tán

[dàn,tán]

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弹丸。子弹。弹雨。枪弹。氢弹。导弹。手榴弹。原子弹。 ◎ 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弹,右摄丸”。

读音:bù

[bù]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 古代的一种钱币。 ◎ 宣告,对众陈述:宣布。发布。布告。开诚布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 ◎ 分散到各处:散布。遍布。星罗棋布。 ◎ 流传,散播:布道。布施。 ◎ 做出安排:布置。布景。布局。 ◎ 姓。

读音:ěr

[ěr]

你,你的:尔父。尔辈。尔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尔曹(你们这些人)。尔虞我诈。 ◎ 如此:偶尔。不过尔尔。 ◎ 那,其(指时间):尔时。尔后。 ◎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尔。率尔(轻易地)。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