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扶贫线

基本解释

  贫困线又叫贫困标准,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标准和解释,总的说来:所谓“贫困线”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贫困线是一个国家为救助其社会成员收入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需要者(也可称低收入者)而制定的一定的救济标准或界限。

  11月30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国家扶贫标准,这一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业内人士分析表示,标准上调后,将有更多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也将利于拉动国内市场消费需求。

  “让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介绍,到2020年,我国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2300元并不是我国惟一的扶贫标准,经济发达地区可根据自身实际和能力确定更高本地扶贫标准。

  资金方面,今年中国扶贫资金投入总额将由去年的222.68亿元增加到270亿元,增幅达到21.25%,增量和增幅都达到历史最高。自明年起各级财政将逐年增加扶贫资金的支出额度。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也将优先安排到符合条件的特困地区。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上调最低贫困标准还能拉动国内消费。“按照以前我国设定的最低贫困标准,我国只有少部分人群在补助行列,一旦设定新标准后,纳入贫困人口补助范围内的人群将更多,该部分人群收入的增加,将带动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带动国内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李国祥还指出,扶贫标准上调还能倒逼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扶贫标准也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参照物,只有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为纳入贫困范围内的人群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

详细解释



  贫困线 - 学术解释

  贫困线有多种学术解释,列举如下:

  1、贫困线是指国家为救济社会成员因自然、社会、经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原因收入减少或中断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而制定的社会救济标准。根据这一标准给予经济或实物方面的救济使其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制度即贫困线救济制度。

  2、贫困线的实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条件下,维持人们基本生存和社会公认标准所必须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

  3、贫困线是指城镇居民基本生活必须消费的最低费用线它是衡量城镇居民个人或家庭是否处于贫困状态的数量界线。

  4、所谓“贫困线”是指一个国家为救助其社会成员收入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需要者(也可称低收入者)而制定的一定的救济标准或界限。

  5、所谓贫困线,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人们维持基本生存需求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用价值量表示) 。

  6、贫困线是指的绝对贫困线,它是以基本需求为出发点的。贫困线首先要估算出食品贫困线,因为贫困阶层的首要目标是保证必要的营养。

  7、贫困线的划定既有客观的基础——最低要求的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又包含了主观的成分——对“必需品”的认定。

  贫困线 - 国际贫困标准

  中美贫困线对比解读

  国际贫困标准(International Poverty Line Standard)实际上是一种收入比例法。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76年组织了对其成员国的一次大规模调查后提出了一个贫困标准,即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这就是后来被广泛运用的国际贫困标准。

  世界银行在1990年采用了370美元作为衡量各国贫困状况的国际通用标准。同时,为了有效地反映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埃及、肯尼亚等国的贫困状况,世界银行将275美元(约合1天0.75美元)作为国际通用赤贫标准,用于比较各国的极端贫困状况。而按1985年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每年370美元的高贫困线很快被简化成“1天1美元”的贫困标准,被各界熟知并广泛接受。

  世界银行2008年宣布,将国际贫困标准从每天生活费1美元提升至1.25美元。

  贫困线 - 中国

  曾经两个扶贫标准

  我国在2008年前有两个扶贫标准[2]:

  第一个是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绝对贫困标准,该标准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需求为基准,再根据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进行测定。后来此标准随物价调整,到2007年时为785元。

  第二个是2000年制定的865元的低收入标准,到2007年年底,调整为1067元。2008年,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合一,统一使用1067元作为扶贫标准。此后,随着消费价格指数等相关因素的变化,标准进一步上调至1196元。

  2008年,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合一,统一使用1067元作为扶贫标准。此后,随着消费价格指数等相关因素的变化,2009年和2010年标准进一步上调至1196元和1274元。

  1985年,中国确定人均年纯收入200元作为贫困线,此后根据物价指数,逐年微调。贫困线之下,还设置了收入更低的绝对贫困线。

  中国扶贫标准变化折线图

  1986年,制定人均年纯收入206元为绝对贫困标准。

  2007年,按绝对贫困标准年人均收入低于785元,按低收入标准年人均收入低于1067元。

  2008年,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统一为年人均收入低于1067元。

  2009年,年人均收入低于1196元。

  2010年,年人均收入低于1274元

  2011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表示,扶贫标准低,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他说,中央的思路一直是明确的,将不断提高扶贫线。[2]

  2011年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3]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比2010年提高了80%。按照29日人民币市场汇价1美元兑6.3587元人民币计算,中国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大致相当于每日1美元。[1] 按此标准,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也由2010年的2688万人扩大至1.28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地区外)的近十分之一。

  贫困线 - 国外

  美国

  美国贫困人口生存现状

  美国贫困线标准是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发表的衡量美国人贫困水平的标准,主要是供政府用来决定什么人符合某些政府福利项目。此贫困线标准每年年初由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根据上一年的贫困水平得出新一年的贫困线标准并在联邦注册上发表。

  贫困线标准是根据家庭人数和所在州来决定的,美国大陆相连接的48个州和首都华盛顿为一个标准,另外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分别有自己的标准。

  例如两口之家,相连48个州和DC的贫困线标准2008年为14,000美元,2009年贫困线标准为14,570美元。

  越南

  2011-2015年,越南农村贫困户标准为人均年收入480万越盾以下,折合成人民币就是1511元。2010年越南人均GDP是1162美元,同期中国人均GDP为4500美元。

  法国

  法国的贫困线就定在全国收入中位数的一半,为每人每月650欧元(合人民币5760元)左右。

  巴西

  巴西有两条贫困线:贫困线和极端贫困线。这两条贫困线是根据5年的消费支出数据确定的,食品线根据食品价格指数调整,贫困线根据一般通货膨胀指数进行调整。

  极端贫困线是当前最低工资的 1/4.由于最低工资每年都变化,因此极端贫困线也就随之频繁变化。

  贫困线是按照最低工资的1/2 来确定的。现在的极端贫困线是R$116.25,贫困线是R$232.50.贫困线被用于许多项目。例如,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项目。在巴西,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福利制度对降低老年人的贫困有显著作用。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最新贫困线是墨尔本应用经济和社会科学院于2009年1季度更新的,并且包括了住房成本。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指2个成人,其中1人工作,抚养2个孩子)的贫困线为,每周736澳元。如果1 对夫妇 2 个孩子,但是户主不工作,则包括住房成本的贫困线为每周767.79 澳元。

  南非

  2001年,南非官方贫困线对一个5 口之家的定义是每月1,541 南非兰特(相当于 286 美元/每月)。相比之下,1990 年美国一个 4 口之家的贫困线为 13359美元。2001 年,南非大约 57%的人口生活在收入贫困线之下,贫困人口的比例与1996 年相比没有明显下降。林波波省(Limpopo)和东开普省(Eastern Cape)的贫困发生率最高,分别为77%和72%。西开普省(Western Cape)的贫困发生率最低,为32%,其次是豪滕省(Gauteng),为 42%。目前,南非统计局公布了每人每月211兰特的食品贫困线,并估计非食品支出为111兰特,这样二者合计得到的官方贫困线为每月322兰特(2000年价格)。折算成 2006 年价格,官方贫困线为每人每月431兰特。

  印度

  印度贫困线热量依据是农村地区每人每天2435大卡,城市地区每人每天2095大卡。基于第28 次(1973-74)全国抽样调查(NSS)数据,利于适当的转换因子,把标准热量需要的消费食品清单转换为相应的人均货币支出。1973-74年,平均而言,在农村地区每人每天获得热量2400大卡,每月需要的货币支出为49.09卢比,城市2100大卡需要的货币支出为56.64卢比。随着通货膨胀到2000年,农村和城市的贫困线分别为328卢比和454卢比。

字义分解

读音:fú

[fú]

搀,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搀扶。扶正。扶老携幼。 ◎ 帮助,援助:扶养。扶植。扶危济困。 ◎ 用手按着或把持着:扶梯。沙发扶手。 ◎ 姓。

读音:pín

[pín]

穷,收入少,生活困难,与“富”相对:贫穷。贫寒。贫民。清贫。 ◎ 缺乏,不足:贫乏。贫血。贫瘠。 ◎ 絮烦可厌:贫相(xiàng )。贫气(a.絮烦可厌;b.行动态度不大方。“气”均读轻声)。 ◎ 僧道谦称:贫道。贫僧。

读音:xiàn

[xiàn]

用丝、棉、麻、金属等制成的细长可以任意曲折的东西:丝线。棉线。线圈。线材。线绳。 ◎ 几何学上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直线。曲线。线条。 ◎ 像线的东西:光线。视线。线索(a.事情的头绪或门径;b.文学作品中情节发展的脉络或文章的思路)。战线。生命线。 ◎ 量词,用于抽象事物,数词限用“一”,表示极少:一线希望。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