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棕颈雪雀zōng jǐng xuě què
基本信息
棕颈雪雀,雀形目,麻雀科,雪雀属。拉丁名Montifringilla ruficollisBlanford。
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15厘米)的褐色雪雀。体形稍小于白雪雀,具贯眼黑纹,喉部具两条分开的黑纹,上体暗灰褐色,枕部及颈侧具明显的棕色;初级飞羽及次级飞内具有不同大小的次端白斑;除中央一对尾羽外,其余尾羽亦具灰白色次端斑,下体白色。成鸟眼先黑色,具明显的贯眼黑纹;耳羽棕黑色;额灰白色,中央较深;头顶暗灰褐色,枕部及后颈棕褐色,颈侧棕色延至前胸两侧;背部暗褐,具较明显的黑褐色羽干纹;尾上覆羽褐色,除中央一对尾羽黑褐色外,其余尾羽黑褐色并具灰白色的次端斑;小覆羽和初级覆羽黑褐具白灰色羽缘;中覆羽和大覆褐,羽缘沾棕;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褐色,各羽外具白色羽缘并沾棕,内具不同大波折次端白斑;腋羽白色,颊、喉亦白,后者具2条分开的黑褐色纵纹;胸和腹部灰白色,两胁沾棕;尾下覆,羽端沾棕。虹膜黑褐;嘴、脚黑色。幼鸟个淡黄褐色的眉纹,上体和翼黄褐色,羽干纹不明显,翼上初级和次级飞羽外边缘淡褐;颊、喉部及腰部白色沾黄,下嘴及跗躔色较淡。
分布范围
分布于青藏高原及中国西北部。指名亚种栖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北部、青海东南部及四川西部。迷鸟有一次至辽宁。亚种isabellina于昆仑山东部、阿尔金山至祁连山西部。
青海有2个亚种:1)青海亚种 Montifringilla ruficollis
isabellina(Stegmann)分布于青海祁连山西段党河南山。2)指名亚种 Montifringilla r.ruficollis
Blanford分布于青海祁连山东部,青海湖以南山脉,柴达木盆地南缘都兰Ji,以至青海南部杂多和玉树。省外见于四川、西藏等地。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2500-4000多米的高山、草原、荒漠、裸岩。分布较广,数量颇多。夏季和繁殖季节多成对活动,冬季常集小群活动,且随季节的弯化,亦可作不大的垂直迁徙。飞行距离不远,约5-50米左右,飞行高度离地面约5-20米,喜站在较高的地方鸣叫、叫声尖细,似“Jie
Jie Jie”声。甚不惧人。飞行弱且低。冬季与其他雪雀混群。夏季及繁殖季节多以昆虫为食,所食昆虫大部为为草原害虫,如蝗虫等,是一种草原益鸟。
生长繁殖
5月初开始营巢,巢多筑在墙洞、土岩、或鼠兔废弃的洞内,雌雄鸟都担任作巢工作。巢外层为干草,里层有羊毛、羽毛。称量卵重2.5克,大小21*16毫米,卵纯白色,较白斑翅雪雀的卵小。
字义分解
读音:zōng
[zōng]
〔棕榈〕常绿乔木,茎直立不分枝,叶大,木材可制器具,通称“棕树”。
◎ 〔棕毛〕棕榈叶鞘的纤维,简称“棕”,如“棕绳”,“棕绷”,“棕帚”,“棕编”。
◎ 〔棕熊〕哺乳动物,体大,毛棕褐色。掌和肉可食,皮可制皮褥,胆可入药。亦称“马熊”、“罴”;通称“人熊”。
读音:gěng
[gěng]
头和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亦称“脖子”),亦指事物像颈的部分:颈项。头颈。颈联(指律诗的第三联,即第五、六两句)。长颈鹿。曲颈甑。
读音:xuě
[xuě]
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雪花。雪山。雪中送炭(喻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 洗去,除去:报仇雪恨。为国雪耻。平反昭雪。
◎ 擦拭:“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
◎ 姓。
读音:qiǎo,qiāo,què
[qiǎo,qiāo,què]
鸟类的一科,吃粮食粒和昆虫。特指“麻雀”,泛指小鸟:雀跃(高兴得像雀儿那样跳跃)。雀盲(即“夜盲症”)。雀斑。雀噪(名声宣扬,含贬义)。● 雀
qiǎo ㄑㄧㄠˇ
◎ 义同(一),用于一些口语词:雀盲眼(即“雀(què )盲”)。家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