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忽然 。 南朝 陈 徐陵 《与智顗书》:“弟子二三年来,溘然老至,眼耳聋闇,心气昏塞。” 宋 苏洵 《祭侄位文》:“今余来东,汝遂溘然至死而不救,此岂非天邪!” 叶圣陶 《穷愁》:“ 松 母过於哀痛,年衰弗能胜,其翌日溘然长往。”(2).谓忽然 去世。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刘孝仪令》:“所赖故人,时相媲偶,而此子溘然,实可嗟痛。” 唐 白居易 《思旧》诗:“ 微之 鍊秋石,未老身溘然。” 清 周亮工 《追报亡友黄汉臣书》:“ 子廸 隔岁书来,遂闻先生溘然之耗,能不悲哉!”
忽然
读音:kè
[kè]
〔溘溘〕a.水声,如“飞下双鸳鸯,塘水声溘溘”;b.寒冷的样子,如:“沙堤十里寒溘溘”。 ◎ 忽然;突然:溘逝。溘谢(溘逝)。溘至(忽然而至)。
读音:rán
[rán]
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 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 这样,如此:当然。然后。然则。 ◎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然”)。 ◎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然。忽然。飘飘然。 ◎ 古同“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