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名不副实 ,掩人耳目 ,鱼目混珠
货真价实 ,名副其实
be there just to make up the number <pass oneself off as one of the players in an ensemble>
成语解释: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成语举例:言调整人事,滥竽充数,依然如故。(邹韬奋《抗战以来》)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成语结构:主谓式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正音:滥,不能读作“jiān”。成语辨形:滥,不能写作“烂 ”;竽,不能写作“芋”或“竿”。成语辨析:滥竽充数和“鱼目混珠”;都可表示以假的坏的冒充真的好的。但滥竽充数除表示以假乱真外;还有以次充好的意思;“鱼目混珠”表示的以假乱真程度高;辨别不出。成语谜面:南廓先生吹竽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读音:làn
[làn]
流水漫溢:泛滥。 ◎ 不加选择,不加节制:滥用职权。宁缺勿滥。滥伐。 ◎ 浮泛不合实际:陈词滥调。滥竽充数(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以次充好。有时亦表示自谦)。
读音:yú
[yú]
古代吹奏乐器,像笙,有三十六簧:滥竽充数。
读音:chōng
[chōng]
满、足:充足。充实。充分(fèn )(a.足够;b.尽量)。充沛。充裕。 ◎ 填满,装满:填充。充满(a.填满,布满;b.充分具有)。充耳不闻。充电。汗牛充栋。 ◎ 当,担任:充当。充军。 ◎ 假装:冒充。充数(shù)。 ◎ 姓。
读音:shù,shǔ
[shù,shǔ]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数目。数量。数词。数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数控。 ◎ 几,几个:数人。数日。 ◎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 命运,天命:天数。气数。● 数 (數) shuò ㄕㄨㄛˋ ◎ 屡次: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