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决策者忽视价格在国民经济中的调节作用,少用价格手段调节国民经济的不平衡问题,反而采用行政手段,如粮票、油票、菜票、肉票等票证。
2、为了解决农村流动人口的吃粮问题,国家也推出了议价粮政策,专门有一些议价粮粮店,卖粮食给没有粮票的农村人,价格比平价粮高。
3、阶级斗争,大讲中国革命、世界革命;平民百姓想的是粮票、油票、肉票、布票……。
4、上世纪70年代初期,有一次他偶然得知邻村有个老师有一本光绪时的《通鉴辑览》要卖,不过价钱很高,要3斤粮票。
5、在计划经济时代,菜农是“米缸挂在屁股头”,菜农也供应粮票,俗称“二价粮”,就是比粮票贵一点点,比黑市粮便宜一点点,介乎居民的粮食和黑市粮食其中。
6、国家,发粮票、米票、面票、肉票是给非农业户的,农民户是种什么吃什么,要吃肉得养猪,猪养大了卖给国家,供销社给五斤肉票,可以到供销社买五斤猪肉。
7、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主张粮票政策的原因.
8、因为人们,这些发给失业者的粮票不是用来买尿布的.
9、牵一发而动全身80年代的中后期,尽管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在神州大地刮起,但粮票、布票、油票的大行其道,表明当时仍是供不应求的计划经济时代。
10、有些旧东西,除了实用性,内里还会有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比如旧年画、旧粮票、旧布票、旧烟袋、旧书报、旧墨盒、旧马蹄表、旧玻璃镜等等。
11、肉类、副食品,很多生活物品,除了要钱,也还要凭票供应,再有钱没粮票的话,上街连碗面条都吃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