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紫甘蓝zǐ gān lán
紫甘蓝又称红甘蓝、赤甘蓝,俗称紫包菜,十字花科、芸苔属甘蓝种中的一个变种。是结球甘蓝中的一个类型,由于它的外叶和叶球都呈紫红色,故名。紫甘蓝也叫紫圆白菜,叶片紫红,叶面有蜡粉,叶球近圆形。营养丰富,尤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V和较多的维生素E和B族。
详细解释
简介
紫甘蓝适应性强,病害少,结球紧实,色泽艳丽,耐贮藏,耐运输,营养丰富,产量高,南方除炎热的夏季,北方除寒冷的冬季外,均能栽培,凡能种甘蓝的地方都能种植。
紫甘蓝主根不发达,须根较多,易发生不定根,适于移植。根系吸收力很强。 叶片卵圆或近圆形,色紫红或深绿,叶脉紫红色,叶肉肥厚,叶面光滑,覆有灰白色蜡粉。叶球紧实、扁平,圆球或高圆形。
紫甘蓝喜温和的气候条件。对温度条件适应性很强,即抗寒又耐高温。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在25~30℃高温条件下也可正常发芽。莲座叶生长期和抽薹期需要较高的温度,适温为20~25℃。
紫甘蓝对光照强度要求不严格,但充足的光照有利于生长。结球期要求的光照强度较弱,光照时间可短一些。
紫甘蓝根系吸收力强,但叶片大,蒸腾力强,需水量大。 紫甘蓝对土壤适应性较强。适于肥沃的土地,喜肥而耐肥。
紫甘蓝属于长日照绿体春化型作物,在幼苗5~7片叶以上,在4~5℃条件下才能通过春化阶段。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抽薹开花。 起源于欧洲地中海沿岸至北海沿用,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而我国最早的记述是《植物名图考》(1827年),当时有称“回子白菜”者。估计其传入途径为“丝绸之路”,以后再从西北至华北,时间约在19世纪之前。至于紫甘蓝之传入我国的时间更短,估计不到100年。
普通结球甘蓝的栽培面积,解放以后发展迅速,从全国讲,仅次于大白菜,而紫甘蓝传入我国后,由于在炒煮时,颜色成为黑紫色,不堪美观。同时虽其营养成分高于普通结球甘蓝,但我国不习惯生食,故迄未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对紫甘蓝的需要量也日渐增多。为此,大城市近郊菜区已把紫甘蓝列为花色蔬菜而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