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蛅蟖 ”。亦作“ 蛅斯 ”。一种毛虫。又名杨瘌子。《尔雅·释虫》:“蟔,蛅蟴。” 郭璞 注:“蛓属也,今 青州 人呼蛓为蛅蟴。”《说文·虫部》:“蛅斯,墨也。” 段玉裁 注:“此乃食木叶之虫,非木中之蠹。” 桂馥 义证:“《本草》 陶 ( 陶弘景 )云:蛅蟴,蚝虫也。其背毛螫人,生卵形如鸡子,大如巴豆。 陈藏器 云:蚝虫好在果树上,大小如蚕,身面背上有五色斑文,毛有毒,能螫人。欲老者口吐白汁,凝聚如雀卵。其虫以瓮为茧,在中成蛹,夏月羽化而蛾生於叶间,如蚕子。” 明 刘基 《郁离子·灵丘丈人》:“蛅蟖同其房而不知,螻螘钻其室而不禁。”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雀瓮》。
读音:zhān
[zhān]
〔蛅蟖(sī)〕a.一种毛虫,背毛蜇人,如“蛅蛅处处树上有之,牡丹上尤多。入药惟取榴棘上房内有蛹者。”b.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均亦作“蛅蛅”。
读音:sī
[sī]
同“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