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名。即蟨。《尔雅·释地》“蟨” 晋 郭璞 注:“今 鴈门 广武县 夏屋山 中有兽,形如兔而大,相负共行,土俗名之为蟨鼠。” 北齐 刘昼 《新论·托附》:“蟨鼠附於蛩蛩,以攀追日之步。”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三·鼠》:“今 契丹 及 交河 北境有跳兔,头、目、毛色皆似兔,而爪足似鼠。前足仅寸许,后足近尺。尾亦长,其端有毛。一跳数尺,止即蟨仆,此即蟨鼠也。”参见“ 蟨 ”。
读音:jué
[jué]
古书上说的一种兽。 ◎ 孑孓,蚊子的幼虫。
读音:shǔ
[shǔ]
哺乳动物的一科,门齿终生持续生长,常借啮物以磨短,繁殖迅速,种类甚多,有的能传播鼠疫等病原,并为害农林草原,盗食粮食,破坏贮藏物、建筑物等(俗称“耗子”):老鼠。鼠胆。鼠目寸光。投鼠忌器。鼠辈。 ◎ 隐忧:鼠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