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裩裤”。裤子。《北史·斛律光传》:“今军人皆无褌袴;復宫内参,一赐数万匹,府藏稍空,此是何理?”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上:“ 刘伶 好酒,常袒露不掛丝,人见而责之。 伶 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裩袴。君等无事,何得入我裩袴中?’” 明 屠隆 《昙花记·众生业报》:“叩头虫体疲,毒蟒蛇腹馁,跳蚤儿几时出得人裩裤内,蛆虫儿怎当恶滋味。”
读音:kūn
[kūn]
古代称裤子:裈裆。虱处裈中(喻见识短浅)。
读音:kù
[kù]
同“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