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啮厀 ”。良马名。 唐 杜甫 《清明》诗:“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仇兆鳌 注引 应劭 曰:“马怒有餘气,常啮膝而行也。” 宋 王安石 《跃马泉》诗:“山祇来伐之,半岭跳啮膝。” 清 纳兰性德 《生查子》词:“啮厀带香归,谁整樱桃宴。”
读音:niè
[niè]
同“啮”。 ◎ 啃、咬。《漢書•卷五十四•蘇建傳》:“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 唐•杜甫 《哀江頭詩》:“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 ◎ 侵蝕。《戰國策•魏策二》:“昔王季歷葬於楚山之尾,戀水齧其墓。”宋•陸游 《秋日出遊戲作詩二首之二》:“薄雲韜日未成雨,野水齧沙爭赴溪。” ◎ 缺口。《淮南子•人間》:“夫牆之壞也於隙,劍之折必有齧。” ◎ 姓。如唐堯時代有賢人齧缺。
读音:xī
[xī]
大腿和小腿相连的关节的前部:膝盖骨(亦称“髌骨”)。护膝。屈膝。膝眼。膝下(子女幼时依偎于父母的膝下,因以“膝下”表示幼年。后用作对父母的敬辞)。奴颜卑膝。